close
您在尋找生育津貼及育兒補助的相關資訊嗎 ?
筆者在此已經幫您整理好全台各縣市,
生育津貼及育兒補助的相關資訊。
請見下方文章!
文末還有禮物要送給爸比媽咪唷~
高市青年政策 議員批只做表面
2016年12月21日 04:10 吳江泉/高雄報導
小字型
中字型
大字型
點閱97 我要評比
5/100
分享至Facebook
分享至Google+
分享至Twitter
分享至Weibo
青年政策 議員批只做表面
高雄市議員李眉蓁質疑高雄青年政策只做表面。(吳江泉攝)
高市議員李眉蓁以桃園吸引青年政策做對比,批評高市府補助勞工教育訓練、移居津貼遭審計部打臉沒有落實,如此只會做表面工夫的勞工政策,如何吸引年輕人?市長陳菊說,各縣市狀況不一樣,如果有做不好地方,將要求各局處與勞工局檢討合作。
李眉蓁指出,桃園市平均年齡37歲是六都最年輕城市,桃園市推出多項福利政策協助青年創業與就業,讓桃園成為宜居、宜業城市,打造桃園成為「年輕人的第一站」,提供生育津貼每胎3萬元,育兒津貼3歲前每個月3000元,鼓勵年輕人生育。
她表示,在住宅政策方面,桃園市社會住宅第一階段已規畫10座基地,有3300戶社宅,預計今年12高雄市育兒補助月起陸續動工,並成立全台第一個「青年事務局」的地方政府。她建議,高市府在預算不增加前提高雄市育兒補助高雄市育兒補助rong>,可建高雄市育兒補助立跨局處「青年展翅高飛平台」任務單位,整合相關資訊,單一服務窗口,讓青年有依靠打造高雄成為青年築夢城市。
李眉蓁拿出審計部檢討報告說,勞工局104年辦理補助勞工教育訓練、各工會聯合組識業務費及設備費、移居津貼等8項業務有缺失,難怪吸引不了青年移居高雄。
市長陳菊表示,北部桃園需要社會住宅,高雄則是利用沒有土地權利或以住代護,讓年輕人擁有組識家庭能力,也與大學合作讓年輕人有創業空間,如果做不好將檢討改進。
(中國時報)
關鍵字:青年政策伊能靜高齡產女育兒苦!驚見頭上「禿了一大塊」感慨這麼說…
2016-12-23
分享 Facebook Twitter
藝人伊能靜2015年嫁給小10歲大陸演員秦昊,今年6月以47歲高齡生下女兒「小米粒」,淡出演藝圈的她,把生活重心放在家庭上,不過仍會在微博分享育兒生活。但想不到在她昨(22)日曬出的照片中,驚見頭上禿了一大塊,她則大方看待此事。
02
伊能靜以47歲高齡產女,她開始感受到孩子正高雄市育兒補助在成長,自己卻漸漸老去的徵兆。(圖/取自伊能靜微博/合成)
伊能靜昨天在微博上曬出一張抱著寶貝女兒餵奶的照片,卻見她的前額髮際線禿了一大塊,她便寫道:「頭禿了一塊,米粒開始張(長)頭髮。」身為高齡產婦的她,十足感受到孩子漸漸成長,自己卻漸漸老去的徵兆,「米粒開始記得爸爸媽媽,自己的記性越來越差。孩子在奮力往前跑,我們倒退。然後有一天,他們活在充滿可能的未來,我們成為記憶中的過去。」
雖然不是第一次當人母,但伊能靜仍感慨過去她總是自私的疼愛自己,但因為有孩子才了解到,儘管睡眠不足,還禿了頭,但自己其實是有如此大愛去扶養及照顧別人的,讓網友們也能感受到母愛的偉大。感慨完最後還開玩笑對她的醫師喊話,圓盤禿的事是她自己說的,絕對不是被醫師說溜嘴。
▼伊能靜微博全文:(圖/翻攝自伊能靜微博)
2016-12-23_123707 幸福城市 桃園/鼓勵生育 祭出重賞
2016-12-07 02:44:19 經濟日報 記者施鴻基/桃園報導
市長鄭文燦
市長鄭文燦
分享「我願意當開工的市長,而不是剪綵的市長。」桃園市長鄭文燦提及未來的市政規劃,為自己做了定位,他認為許多建設可能要耗費十年、20年時間才能看到,「政績上不一定出得來,但未來市民會感受到」。
鄭文燦說,桃園升格直轄市的時間晚,所以基礎建設相當不足,他在任內推動多項建設計畫,也希望完成過去未完成的計畫,讓桃園急起直追,顯現直轄市的規模,讓市民都有幸福感。但是除了硬體,在軟體建設上也沒有馬虎。
「談到幸福,生育津貼、育兒津貼讓年輕夫婦們感受最深。」鄭文燦說,他上任以來,推出多項幸福政策,就是為了落實幸福城市的理念,許多外縣市民眾羨慕的幸福政策,就是生育津貼和育兒津貼。
他解釋說,桃園年輕夫婦多,生育是很大的負擔,所以他希望透過政策補貼,減輕這些年輕人的負擔。
鄭文燦表示,為了照顧年輕家庭,生育津貼每胎3萬元,育兒津貼每月3,000元,市府也推動托育公共化政策配合,普設親子館、公托中心,培育更多合格保母,讓照顧幼兒不再成為年輕人沉重負擔,希望讓年輕人敢生小孩,如今桃園市出生人口也不斷正成長。
「桃園市也要支持青年走入社會的第一哩路」,鄭文燦笑著說,桃園市人口平均年齡只有37歲,市府延續過去「青年安薪.就業讚」的就業獎勵政策,把申請條件從大專院校畢業降到高中職畢業,讓更多人受益。
分享
桃園市府率先成立全國首個「青年事務局」,輔導青年就業、創業,設置青創中心,也支持青年參與公共事務,協助職涯發展,讓年輕人可以追求夢想,逐一踏實。
除了生育、創業和就業,鄭文燦認為實現居住正義也不容忽視。他說,桃園應該是個宜居的城市,市府先前推動租屋補貼,今年又進一步實現社會住宅,「桃園市推動社會住宅速度最快,目前選定十處基地,第一階段將興建4,000戶」。
回過頭來,他仍不忘最初提及的硬體建設,強調市府從航空城、亞洲.矽谷計畫、鐵路地下化、捷運路網、下水道系統、運動中心、市立圖書總館到市立美術館,都要同步推動,桃園即將迎接建設年來臨,今年總預算首次超過千億,「這些(建設)在我任內不一定能完成,但希望多年後我可以驕傲地告訴大家,我為桃園發展盡過心力」。
文章標籤
全站熱搜